避难硐室门安装前需从技术准备、现场勘察、材料设备检查、人员组织及安全措施等多方面进行细致准备,确保安装过程顺利且符合安全标准。以下是具体准备工作:
一、技术准备:明确标准与方案
熟悉设计图纸与规范
仔细研读避难硐室门的安装图纸、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,明确门的类型(如防护密闭门、密闭门、防爆门等)、开启方向(向外 / 向内)、密封形式等关键参数。
对照《煤矿安全规程》《避难硐室设计规范》等相关标准,确认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要求,如门框与墙体的连接强度、密封性能指标等。
制定安装方案与流程
编制详细的安装施工方案,包括施工步骤、人员分工、工具设备清单、时间进度安排等。
对复杂安装环节(如重型防护密闭门的吊装、压力平衡装置连接)制定专项技术措施,确保操作规范。
技术交底与培训
组织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,明确安装要点、质量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(如高空作业、设备搬运安全)。
对特殊工种(如焊工、起重工)进行专业培训,确保其熟悉门体结构及安装工艺。
二、现场勘察与环境准备:确保安装条件达标
检查硐室结构与洞口尺寸
测量硐室门洞口的宽度、高度、垂直度及平整度,确认其与门体尺寸匹配(一般洞口尺寸应比门框尺寸大 20~50mm,以便安装调整)。
检查墙体材质(如混凝土、砖石)及强度,若为混凝土墙,需确认预埋件(如钢板、螺栓)的位置与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;若为砖墙,需提前预埋混凝土块或加固处理。
清理与整改现场
清除洞口及周边的杂物、粉尘、积水,确保安装空间整洁。
对不符合安装要求的洞口(如尺寸偏差过大、墙体开裂)进行修补或返工,例如通过抹灰、切割或浇筑混凝土调整洞口尺寸。
规划施工通道与设备摆放
确保运输通道畅通,便于门体、工具及材料搬运(尤其是重型门体需预留吊装空间)。
合理规划施工设备(如电焊机、起重机、脚手架)的摆放位置,避免影响施工效率。
三、材料与设备检查:确保质量与性能
门体及配件检验
检查门体外观是否有变形、裂缝、锈蚀等缺陷,核对门体型号、规格与设计是否一致。
清点配件(如合页、门锁、密封胶条、压力平衡装置等)是否齐全,检查其质量与性能(如密封胶条的弹性、门锁的灵活性)。
对防爆型、防护型门体,需查验产品合格证书、防爆认证、检测报告等文件,确保符合安全标准。
工具与设备准备
基础工具:卷尺、水平仪、垂线、扳手、螺丝刀、电焊机、气割设备等。
辅助设备:起重机(用于重型门体吊装)、脚手架(用于高空安装)、密封胶枪、压力测试仪器(如压力计、烟雾发生器)等。
检查工具设备的完好性,确保计量工具(如水平仪)经过校准,性能可靠。
四、人员组织与安全措施:保障施工安全
人员分工与协调
组建安装团队,明确人员职责(如负责人、安装工、焊工、安全员等),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。
与土建、机电等相关施工团队沟通协调,避免交叉作业冲突。
安全防护准备
佩戴好安全帽、手套、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,高空作业时设置防护栏或安全网。
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警示,设置围栏或警示牌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检查临时用电线路是否符合安全规范,避免触电风险。
五、其他准备:细节保障安装质量
提前试装与预演
对结构复杂的门体(如多扇组合门、带观察窗的门)进行预组装,检查各部件配合是否顺畅,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记录与标识
准备安装过程记录表格,用于记录洞口尺寸、配件安装参数、测试数据等,便于追溯与验收。
对门体部件(如左扇、右扇、上框、下框)进行编号标识,避免安装时混淆。
通过以上准备工作,可确保避难硐室门安装过程高效、安全,且安装质量符合防护、密封、防爆等核心要求,为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提供可靠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