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保避难硐室门的门框与墙体连接强度符合要求,需从结构设计、材料选择、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等多环节严格把控。以下是具体措施和操作要点:
一、设计阶段:明确连接方式与力学计算
根据墙体材质选择连接方案
混凝土墙体:优先采用预埋钢板焊接或预留螺栓孔锚固,利用混凝土的高强度承载门框荷载。
砖墙 / 砌体墙:需在墙体中预埋混凝土块(内置钢板或螺栓),避免直接在砖墙上固定门框导致墙体碎裂。
金属支架巷道:采用螺栓连接 + 焊接方式,将门框与金属支架可靠固定(如 U 型钢支架需焊接连接板)。
力学计算与荷载校核
结合门体类型(如防护密闭门需承受爆炸冲击荷载),计算门框对墙体的抗剪、抗拉拔力,确保连接点间距、螺栓 / 焊点数量满足设计荷载要求(如单个螺栓抗拔力≥10kN)。
对于高应力区域(如门框下槛),需加密连接点或增设加强筋。
二、材料与配件:确保强度与适配性
门框材质要求
门框需采用Q235B 及以上强度钢材,厚度≥8mm(重型门≥12mm),确保自身刚度足够,避免受力变形。
焊接部位需进行防腐处理(如热镀锌、涂防锈漆),防止锈蚀削弱连接强度。
连接配件选型
螺栓连接:采用高强度螺栓(如 8.8 级以上),配套弹簧垫片防止松动;螺栓直径≥16mm,锚固深度≥200mm(混凝土墙)或贯穿墙体(砖墙需加垫板)。
焊接连接:焊条型号与门框钢材匹配(如 E43 焊条用于 Q235 钢),焊缝高度≥6mm,焊脚长度≥80mm,确保满焊无虚焊。
密封填充材料:门框与墙体间隙采用C30 混凝土灌浆或高强度聚合物砂浆填充,禁止使用普通水泥砂浆(强度不足易开裂)。
三、施工工艺:规范操作确保连接牢固
(一)混凝土墙体安装要点
预埋钢板法
在浇筑墙体时按设计位置预埋钢板(厚度≥10mm,尺寸≥200mm×200mm),钢板表面焊接锚固筋(Φ12@200mm,长度≥300mm)。
安装门框时,将门框与预埋钢板满焊连接,焊缝经探伤检测合格后,用 C35 细石混凝土填充门框与墙体间隙,振捣密实。
后锚固法(膨胀螺栓 / 化学螺栓)
使用钻孔机在墙体上按设计位置钻孔(孔径比螺栓直径大 2~3mm),深度符合螺栓锚固要求(如 M20 螺栓钻孔深度≥250mm)。
清理孔内粉尘后,植入膨胀螺栓或化学螺栓,确保螺栓与墙体黏结牢固(化学螺栓需等待固化时间)。
门框安装后,螺栓帽需加弹簧垫片并拧紧,螺栓外露丝扣≥3 扣。
(二)砖墙 / 砌体墙安装要点
预埋混凝土块
在砌墙时每隔 500~600mm 高度预埋C25 混凝土块(尺寸≥300mm×300mm×240mm),混凝土块内预置钢板或螺栓。
门框通过螺栓或焊接与混凝土块内的预埋件连接,确保受力传递至墙体整体。
墙体加固处理
若墙体强度不足,需先对墙体进行钢筋网抹灰加固(φ4@200mm 钢筋网,M10 砂浆厚度≥30mm),再安装门框。
(三)金属支架巷道安装要点
支架连接板焊接
在金属支架(如 U 型钢)对应门框位置焊接L 型连接板(厚度≥10mm),连接板与支架采用满焊连接,焊缝高度≥8mm。
门框与连接板通过螺栓 + 焊接双重固定(先螺栓预紧,再焊接连接板与门框边缘),形成刚性连接。
支架间支撑加固
在门框两侧支架间增设横向工字钢支撑,增强巷道整体稳定性,避免门框受力后支架变形。
四、质量检查与验收:确保连接无隐患
外观检查
查看门框与墙体连接处是否有裂缝、空鼓,焊缝是否饱满、无夹渣、气孔等缺陷,螺栓是否拧紧、无松动。
用塞尺检查门框与墙体间隙,缝隙宽度应≤3mm,且均匀一致,超过时需用垫片调整或重新灌浆。
力学性能测试
拉拔试验:随机抽取 10% 的连接螺栓进行拉拔测试(如 M20 螺栓拉拔力≥20kN),若不合格需加倍抽检,仍不合格则返工处理。
冲击模拟测试(针对防爆门):通过小型爆破试验或液压加载装置模拟爆炸冲击,观察门框与墙体连接部位是否出现位移、松动。
密封性与强度联动验收
在进行密封性测试(如压力测试)时,同步观察门框与墙体连接处是否有变形、渗漏,确保连接强度与密封性能同步达标。